綠色冀泉樹光大道榮獲第一屆城鄉永續發展獎金獎

嵌入:
文字-A A +A

有台灣建築業界的奧斯卡獎之稱的「中華建築金石獎」頒獎典禮9月11日假中油大樓國光廳舉辦,為了展示城鄉發展的生命力與魅力,今年「金石獎」首設「城鄉永續發展獎」,居住空間組、生活環境組、以及地方發展組,期望能在不同的類組中展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和環境、社會及治理(ESG)的影響力。

地方發展組:金獎:綠色冀泉社會企業-台東縣池上鄉(左三),銀獎:小鎮文創-南投縣竹山鎮(右三),銅獎:松鶴農產品酒莊-台中市后里區(左二),墟聲創營有限公司-高雄市岡山區(右二),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劉鏡清(右一)。圖/中華教科文創新發展協會提供

當天頒獎嘉賓冠蓋雲集,包括總統府何志偉副秘書長、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劉鏡清及副主委彭立沛、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李怡德副主委、交通部政務次長伍勝園、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內政部國土營建署徐燕興副署長等各級長官,「中華建築金石獎」主任委員立法委員許智傑皆出席恭賀並擔任頒獎貴賓,這不僅是對得獎者的肯定,也是對整個社會建設的鼓勵與支持。

頒獎典禮隆重盛大。圖/中華建築金石獎提供

長年推動智慧精緻林業發展多元化種樹效益的綠色冀泉社會企業,在2023年於台東池上鄉啟動執行的「樹光大道」獲得「城鄉永續發展獎」地方發展組的金獎殊榮。創辦人陳宇華說:「樹光大道」計畫是一個可被複製的氣候行動解方,綠色冀泉媒合企業出錢取得ESG成效如社會影響力投入與抵碳效益,地主出地取得樹所有權及優厚租金,委由綠色冀泉打造智慧精緻林業取得樹的使用權,提供綠色商品與服務創收,地方政府監督取得「樹光大道」計畫成效回饋金,全鄉民共享淨零帶來的環境紅利成果,2023年合作3公頃,結合聯合報72周年慶,參與「樹光大道」計畫企業超過80家,預計9月底在池上鄉新增7公頃合作土地。

樹光大道種樹計畫響應企業。圖/聯合報倡議家提供

綠色冀泉今年除了得到台東池上鄉林建宏鄉長大力支持擴大推動池上鄉「樹光大道」計畫外,更支持了花蓮旅遊振興方案,提出了「綠淨行旅-守護花蓮」計畫,以「低碳旅遊」為本,以「碳中和旅遊」為核心,以「零碳旅遊」為體驗對象和追求目標,融合了「生態旅遊」與「綠色旅遊」精神。碳抵消方式除了加入種樹體驗行程,讓國內外遊客能親手為花蓮種下一棵台灣平均樹齡為100歲以上的原生樹種,可促進在地生態多樣性,並且透過數位系統追蹤,也能讓遊客離開花蓮後,隨時關注在地樹木成長與生態貢獻植。所購買抵銷遊程的碳權皆為GS合法碳權。陳宇華表示今年六月在祕魯舉行的APEC觀光部長會議,正以「永續旅遊成長的創新途徑」為主軸,探討觀光產業發展與永續平衡之道,「永續觀光」的範疇遠比你我所能想像得更大,除了兼顧ESG面向,從環境保護到當地社會相互尊重共融,也和國家觀光發展政策、以及觀光旅宿業者到旅客本身的作為都環環相扣,綠色冀泉「樹位城鄉.零碳觀旅」的布局,亞洲首創,歡迎全省旅觀業者共襄盛舉。

第一次花蓮綠淨行旅計畫場勘,花蓮縣政府觀光處處長余明勳(中),理想大地新事業開發部副董事長梁哲凡(右一),綠色冀泉創辦人陳宇華(左一)。圖/綠色冀泉提供

綠色冀泉永續長吳耀宗則提到與結合中華迷你足球協會合作,預計十月開幕的綠色冀泉台北花博門市,將提供都市親子假日體驗新選項,落枝原木DIY加上雷雕屬名每件作品為熱門課程,同時推動花博綠屋頂「小神木樹苗認養」計畫,讓台北市民可以為緩解都市熱島效應付諸行動。而十一月與十二月由綠色冀泉贊助主辦的第二屆池上鄉「慢城悠活盃」學童足球賽與第九屆「台東公益典藏盃」幼兒足球邀請賽歡迎大家來以樹養球。

城鄉永續發展獎召集人雲林科大永續發展中心主任張文山(中),綠色冀泉創辦人陳宇華(右一),綠色冀泉永續長吳耀宗(左一)。圖/綠色冀泉提供

頒獎典禮會後,陳宇華語重心長說,氣候危機,匹夫有責,無人能置身事外,種樹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創新,但卻是最實在的作為,師法自然,大道至簡,如果每個人都願意至少為地球種一棵樹,地球會不一樣,人類文明發展也會不一樣。

第32 屆中華建築金石獎暨2024 城鄉永續發展獎頒獎典禮,現場精采實況於113 年9 月29 日(星期日)下午16:00 至18:00 在八大電視台(CH27)播出。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21.08.10

GHS種樹救地球

加入時間: 2021.08.10
41則報導
5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綠色冀泉樹光大道榮獲第一屆城鄉永續發展獎金獎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1,641篇報導,共13,10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1,641篇報導

13,10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