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腦袋來用水:那些統計數字沒說的事

文字-A A +A

        這幾天,雲林彰化地區一年下陷7公分已危及高鐵壽命與安全的問題,終於正式浮出檯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指出,除了危及公共設施,糧食、排水都會出問題。這樣一個學界與民間呼籲許久,基於普通常識該警覺的警訊,才終於驚動總統府召開輿情會議。然而,現下除了輔導農民進行節水措施,將不必要的深井封掉將立即進行之外,對於中部乃至全台的水資源分配、補注、再利用的配套都還闕如待研商。而諸多工業用的私井,因無法令可管,尚無法進行明確的統計與管理。

        在處理措施的背後,我們想提醒:對台灣真實水循環方式的缺乏瞭解,根深蒂固地阻礙了大家從更完整的層面去尋求解套。半個月前暢銷週刊的一篇社論,或許代表了每到旱季搶水時普遍的一個盲點:先前準備啟動二階段限水期間,暢銷週刊的專論「水資源運用需要新思維」,以台灣農業用水佔70%相較工業用水的10%,對比兩者在國民生產毛額GDP的產值,說明工業用水應優先的思維。固然農業用水的方式有待調整,但這樣普遍的論述方式明顯暴露出統計數字長期的誤導,以及數字背後沒說的諸多被忽略的真相。

     
 長久以來,我們都從水利署的水資源運用標的統計中理解,經由公共事業蒐集或處理過的水去了哪裡。總是習慣看到一個簡單的圖表,告訴我們農業用水約佔70%,民生用水約19%,工業用水約10%。若我們習於直接運用用水量去計算單位產業產值,就如同個人或家庭的支出統計,把投資未來的就學學費、就醫或健診的花費、儲蓄的再投資、保障不時之需的保險費,都拿來與其他支出的消費一起比較。因為這樣的計算方式,忽略了大自然中那些老天爺幫我們做好的現成水循環機制、忽略了農業生產環境可以支撐的保安與調節功能、忘記了GDP等經濟指標只能簡化計算花費的金錢。

     
 
農業用水,不是一次性的消耗用水,放流的水仍是可利用的水資源。
     
 
農業用水,多半從河川引水,對水庫的依賴性在多數地區不高。
     
 
農業環境,有利於地表水的入滲,成為補注地下水的來源。

     
 2008年用水總量約180億公噸中,農業用水有129億噸。然而水田常利用的黏土環境約有50%的孔隙可以貯水,雖然因孔隙小及分佈方式使之很難直接取用,但有利於蓄留大量的水並慢慢入滲到地下,因此現有水田一年可以補注地下水15億公噸。除了水田之外,沖積地形的孔隙率30%皆可貯存地下水,這樣的環境最常見於台灣主要河川下游的城鎮村莊所在平原,也是其他非水田的農業集中的主要地區。

     
 除了地下水補注的功能之外,農業用水的排放,若是合於安全用藥的標準,仍可以維繫河川中的動植物及微生物生存的可能,因此讓我們還繼續享用河溪生物的收獲、氣溫調節的功能、免耗能耗錢的天然淨化功能、觀光遊憩及文化維繫的環境。從這樣的角度看來,農業用水並不只是帳面上消耗的數量,同時也回饋了下一階段用水的來源,並先省下了汙水廠處理水的物資與金錢的成本,甚至維繫了許多服務業與不可量化生活品質的產值。

     
 主張計算水資源對GDP產值效率的另一個迷思,在於GDP本身已被檢討相當不能反映真實的安居樂業需求。GDP只是所有消費支出、政府支出、固定投資生產毛額的最終總和,它只反映了我們國家內經濟忙碌的程度,並且只用金錢支出來計算,也就是說,高GDP也可以由破壞性的瞎忙來創造,只要多花點錢就行了。幾年前國際上開始反思GDP與真實幸福的不相稱時,台灣一份重量級的財經雜誌也做了一個很有趣的計算:當如同八八水災的災害重創,台灣的GDP會因為所有重建的消費與投資而呈現漂亮的上升;當許多家庭因為車禍有人員受傷經久治療最終過世,當中痛苦的花費也對整體的GDP有成長的貢獻。相反地,以志工自發性地互助投入重建將降低GDP的數字,對家庭教育與社會安定力功不可沒的的家庭主婦或主夫,也是降低GDP的元凶之一。因此,農業用水創造的無形產值,能被GDP統計到,並還歸功於農業用水的,實在有如滄海一瓢。

     
 從這兩個觀點來看,農業用水雖確有更有效率分配運用調整的必要,但我們也需要重新打破這長久以來簡化的用水統計思維,才能更容易循著水循環的路徑去尋求解決之道,並不損及那些長期無形被忽略的功能與過程。更多有效的解決方案可以努力:更潔淨的農業與工業生產過程,更好的回收系統,更積極並管控的地下水補注作為,更多元的自然貯留濕地的保護;以及最重要的,從水資源的限制下去檢討國土及產業的規劃。

 

更多觀點 www.eeft.org.tw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8.02.27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8.02.27
441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乘著溪水,漂流到下游

2019-12-04
瀏覽:
3,003
推:
0
回應:
0

取水閘隔開的燦爛與哀傷—新城溪巡溪後記

2019-10-08
瀏覽:
3,391
推:
0
回應:
0

海濱 x 溪流 x 森林 x 人家,交融在一起

2019-07-09
瀏覽:
2,690
推:
0
回應:
0

水,就不愛直來直往

2019-04-24
瀏覽:
2,521
推:
10
回應:
0

溪水哪裡去?從地表消失的川流水

2019-02-18
瀏覽:
2,960
推:
0
回應:
0

請別叫我排水溝—田寮洋無名溪巡溪誌

2018-10-25
瀏覽:
3,313
推:
1
回應:
0

榕樹溪:上游不乾涸的約定

2018-09-11
瀏覽:
3,473
推:
0
回應:
0

翻岩、跑步機、勇闖天堂路:龜壽谷溪極限夏令營

2018-07-04
瀏覽:
2,543
推:
0
回應:
0

貢寮遠望坑溪護魚區,修繕工程釀生態災難

2018-06-26
瀏覽:
6,588
推:
116
回應:
0

屬於童年的那條溪,你的還在嗎?

2018-06-23
瀏覽:
3,606
推:
3
回應:
0

換個腦袋來用水:那些統計數字沒說的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250篇報導,共13,13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250篇報導

13,13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