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思覺失調症特展 彰化基督教醫院大廳展出

2019/06/25 13:10
7,497次瀏覽 ・ 21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林明佑/彰化報導〕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開播之後,劇中「應思聰」角色引起網友關注,也讓社會大眾對於「思覺失調症」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劇中可見在幫助病友接受治療、回歸社會的過程中,除病患家屬、醫療人員、社工師各方的辛苦及困難之外,社會大眾也是重要的一環。因此,彰化基督教醫院在一樓大廳展出「思覺失調症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7月10日止,展覽期間並安排彰基精神科醫師親自導讀,帶民眾深入解說思覺失調症,讓外界重新認識精神疾病,減少對於疾病的汙名化。

照片

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科主任張正辰表示,思覺失調症是腦部疾病,每100人中就有1人為患者,其「思考」與「知覺」功能失調,可能導致幻覺、妄想等症狀;現今醫療發達,已有進步的藥物可控制症狀、避免復發。患者只要規則用藥、穩定治療,就能維持日常生活狀態。

照片

根據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2017年的調查,仍有約五成思覺失調症患者對於患病感到自卑、認為病情會阻礙其社交生活;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症仍存有不認識及汙名,常見情形如稱患者為「怪人」、「不定時炸彈」,造成病人、家屬蒙羞,甚至會阻礙就醫。

照片

張正辰表示,社會大眾對於疾病的理解越多,就能減少對疾病的誤解。「思覺失調症特展」展覽期間,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科特別舉辦《讓醫師帶您一起看展》四場醫師導讀活動,場次分別為7月2日09:00王俸鋼醫師、7月5日10:00張庭綱醫師、7月9日09:30 陳昱安醫師、7月9日15:00林達偉醫師,要帶領民眾正確認識疾病,理解病友會經歷的症狀,鼓勵病友積極治療,用善意及包容開啟治療正循環。

照片

據統計,全台仍有約15萬名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應思聰」一樣受到思覺失調症困擾的病友,他們持續地與疾病奮戰,認真配合醫師治療,努力工作、積極地過好生活。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王俸鋼指出,在《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可能考量戲劇的節奏或張力,將應思聰的錐體外症候群(EPS)症狀以較劇烈的方式呈現,其實,這是服用非常舊的藥才會產生的副作用。

照片

王俸鋼說,目前的思覺失調症治療藥物種類很多,不論是口服或是針劑治療,除了改善正性症狀外,也改善負性症狀,讓病友可以回歸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交;臨床上,醫師大多會搭配抗副作用藥物,多數患者可以免除、減輕副作用發生。

照片

目前很多疾病的治療朝向更長效的治療模式,例如糖尿病、骨質疏鬆,都有所謂的長效針劑治療,增加患者的方便性。思覺失調症的治療也不例外,除了口服藥物,也有2週、1個月甚至3個月施打一針的針劑,改善每日都要記得服藥的困難,增加病友的方便性;雖每個病友的狀況都不盡相同,可依照個人需求,與醫師討論出合適的治療模式。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