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水牛保育大使 維護濕地生態環境

2012/08/14 19:21
3,514次瀏覽 ・ 16次分享 ・ 2則留言
PeoPo推 16
檢舉

【記者盧易詩、曾冠瑜/新北市報導】下著雨的關渡自然公園裡,有兩個龐大的身影出現在雨中,漫步在綠地,牛軋糖和圓仔兩隻水牛在草地間覓食、休憩,悠閒地執行著重大的任務。關渡自然公園環境部主任葉再富說:「水牛放牧,可以解決溼地陸域化的問題,也可以增加生態環境的生物多樣性。」

關渡自然公園位於淡水河和基隆河的交會處,有淡水及半鹹淡水泥灘地、草澤、與樹林等豐富多樣的景觀。近年因為泥沙淤積,以及外來種植物巴拉草的繁殖迅速,濕地陸域化情況嚴重,生態環境受到了極大的威脅,關渡自然公園為了以較為自然的方式維持溼地的生態與樣貌,於是從花蓮吉安鄉的畜產試驗所購買六隻水牛,希望透過「水牛放牧」的方式,減少淤積阻流、降低溼地陸域化的問題,維護棲地的生態多樣性。

葉再富表示,水牛們最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啃食、踩踏以及翻滾。像是巴拉草、地毯草、大花咸豐草等外來種食物,都是水牛們最愛的食草。「水牛放牧」雖然不比人工除草有效率,但藉由水牛的啃食卻可以控制溼地的植物高低程度,對於維護棲地的生態多樣性助益良多。此外,利用水牛親水踩踏、滾泥地的習性進行溝渠的清疏,形成凹地、水漥等新的生態環境,提供昆蟲、兩棲類及魚類棲息的空間。

關渡自然公園養牛的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放在牛舍、牛棚裡頭;第二種是採用讓水牛有較大的活動空間,但比較容易野化的圍籬放牧;第三種則是用繩子綁在一個固定的支點,讓水牛在特定的範圍內進行覓食,這也是關渡自然公園最主要採取的放牧方式,優點是藉由繩子的牽制,可以固定牛隻食草的範圍及位置,志工在做觀察時也可以得到比較精確的資料,缺點則是牛隻會有被繩子纏住的危險。

「你們知道其實水牛是夜行性動物嗎?」葉再富說,水牛的視覺、嗅覺和聽力都不錯,因為草食動物多是被獵食的目標,所以晚上對牠們而言是相對比較安全的,而且水牛的生活作息夏天和冬天也不同,夏季白天長,白天為了防治蚊蟲的叮咬,水牛較常泡在水裡或是在泥灘中打滾,到了下午和晚上才開始覓食;而冬天天氣較冷,少了蚊蟲叮咬的困擾,水牛的日間覓食時間較長,夜間會群聚在一起取暖休息。

最初兩頭水牛引進時,關渡自然公園曾舉辦水牛的命名活動,透過由民眾為水牛命名,引起大家對於水牛的關注,其餘四隻則交由認養的企業去命名;運用水牛教育民眾關渡平原農業文化,及濕地生態解說的效果顯而易見,比起用圖片、文字來講解,會動的水牛也更能輕易地抓住小朋友的目光。

雖然有可能遇到冬季食草不足、牛隻逃脫,或是水牛生病、受傷、死亡等事情的問題。但整體而言,採取「水牛放牧」來降低溼地陸域化的效果良好,關渡自然公園也利用水牛和解說員,作為中間媒介與大眾交流,拉近大自然和都會民眾的距離,除了讓民眾瞭解水牛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習性,也教育民眾水牛對於解決陸域化問題、維護溼地環境及增加生態多樣性的重要地位。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yeongbor (未驗證) ・ 2012/08/15 11:29

隨著農業機械的發達,台灣黑水牛數量已越來越少了!再過個幾年可能只有動物園才能見的到。

Julia (未驗證) ・ 2012/08/15 15:28

這則報導很好呀
要不要來參加
用照片說故事活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