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自給自足農業社會,農產品豐收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所以臺灣的原住民有豐年祭。但在現代的市場經濟,豐收卻可能變成悲劇一場。
要解決農民一窩蜂生產的問題,當然必須建立某種形式的總量管制。或許政府可以鼓勵全國各地農會出資成立全國性的農產品運銷合作社,以保證價格向農民收購農產品。收購到的農產品,透過各地農會超市,直接銷售給消費者。但農民要取得保證價格收購權利,必須在種植前向農產品運銷合作社預約登記。如果這項農作物的預約額度已滿,就必須改種其他的農作物,或延後種植的時間。例如,甲農民要預約在11月出售高麗菜,但農產品運銷合作社的保證價格收購額度已滿。甲農民就必須考慮改種白菜,或延後種植,改為預約登記12月的額度。
當然,若要讓農產品保證價格收購制度運作順利,必然也要同時建立農產品的檢驗分級制度,才不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後遺症。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