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船艏裝設「XTR-102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飛彈發射載台加裝4枚次音速反艦飛彈發射箱和後甲板放置一只貨櫃與艦載平空射控雷達系統後,中科院「光榮之星」 海上測試用途載台(工作船),在本月中旬疑搭載一座艦載武器系統(紅圈處),近期將出海測試。(李忠衛攝影)
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與龍德造船共同合作設計、打造,並在2018年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首次公開船體模型與相關介紹的「光榮之星」 海上測試用途載台(工作船),繼去年4月23日「光榮之星」首次公開搭載4枚次音速反艦飛彈,以及去年9月10日,「光榮之星」在後甲板放置一只貨櫃與艦載平空射控雷達系統後,「光」艇頻繁出海,以進行自製的海用裝備海上測試。近期,雖然武漢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在台灣也受到疫情波及,目前已有24人確診(含8例本土病例)及1人死亡病例,且共軍的東部戰區在本月9日及10日兩天,派遣殲-11戰機、空警-500預警機和轟-6戰略轟炸機等軍機對台周邊空域實施「戰備巡航」,對台實施武嚇,正當台海情勢詭譎之際,中科院與龍德造船推動國艦國造目標與自製武器測試效能工作仍不懈怠,在本月中旬,「光榮之星」在船舯位置,也就是在原先的飛彈發射載台處加裝一門武器,但由於這座武器已被PE藍白防水帆布給覆蓋,至本文截稿之前,仍無法得知「光」船究竟是裝載何種武器或裝備。
據1984年1月創刊的《尖端科技軍事雜誌》(DTM)報導,「光榮之星」曾在去年4月23日搭載4枚次音速反艦飛彈發射箱,這也是「光」船首次加裝4發次音速反艦飛彈發射箱進行首次海試,之後,去年11月初,綜合媒體報導「光榮之星」主要任務為測試新型短程反艦飛彈。(資料照,李忠衛攝影)
據一位曾經積極拍攝海軍高效能艦艇原型艦(沱江軍艦)海試,但不願具名的宜蘭李姓軍事迷表示,去年9月10日,「光榮之星」在後甲板放置一只貨櫃與一具艦載平空射控雷達系統,中科院擬進行自製海用裝備上艇測試,但因南方澳大橋在10月1日突然坍塌,南方澳漁港唯一對外航道也被南方澳斷橋的橋體結構(橋面版)給阻絕,使得「光」船無法出海進行裝備測試。之後,去年11月5日,南方澳漁港唯一對外的漁船航道終於全面恢復船舶航行,而「光」艇也在11月6日及11月7日這兩天都能順利出海,以進行自製的海用裝備海上測試。
這位軍事迷指出,據悉,「光榮之星」裝載中科院自製海用裝備後,去年粗估至少有9次左右出海測試(指去年9月10日至12月31日間),今年目前大概約有6次左右出海測試(指今年1月1日至2月20日),一般都在宜蘭外海,最近是在蘇澳港港內,最遠是在花蓮外海,大都採經濟航速航行,不過,裝測期間,有時「光」船也會達到30節左右的極速。雖然「光」艇噸位只有80噸,但船體構型實在太引人注目,在南方澳漁港港內、港外作業的漁民,都可以看到它的蹤影,有些南方澳的漁民,也都表示「它都一直在那邊」、「有時候會出海」、「在海上都能看到它」。
至於「光」船疑似裝載新型武器或裝備的時間點,這位軍事迷低調地說,據信「光」艇是在本月14日進廠,作業期間先拆卸舷牆板,17日裝設武器、18日出塢,但由於作業期間,廠房帆布拉下來,外人並無法瞭解「光榮之星」究竟是裝設何種武器或裝備,而且龍德造船相當低調,只要是軍事方面的問題,該廠通常並不表示任何的意見,也較不願接受媒體記者採訪;看似與南部一些知名船廠的企業文化又不太相同,主要是廠方有簽署保密協議,但外界可能無法理解,也會被關心國防軍事的媒體與民眾認為此舉無法監督國艦國造相關的事務,這跟美日等先進國家,他們會在Facebook或Instagram公開重要的軍事訊息,這點,就差異很大。
這位軍事迷表示,在宜蘭的龍德造船不只只有承造海軍艦艇、巡邏艇、交通船、消防船、小水面雙體船,以及未來準備設計與建造漁業巡護船及漁業訓練船,龍德造船在造船技術上是值得肯定。此外,該廠有打造無人船(USV)的實力,目前正在新建中的龍德造船六廠,未來更是打造海軍新銳船艦的核心廠房,這對我國致力邁向國艦國造的目標,甚至是未來海戰需要派上用場的無人船艦,都會相當有幫助。
該軍事迷最後強調,最近台灣面臨共軍的文攻武嚇,在中國的軍事威脅下,台灣仍有一群堅守崗位的無名英雄們,即使立於風雨,他們仍是默默努力,因此,國人要對中科院及龍德造船要有信心。
至於「光榮之星」究竟是裝設什麼武器?這位軍事迷僅簡單表示,據推測不排除是去年見報的「艦載鏈砲遙控系統」,若是的話,這款鏈砲可以用來對付共軍登陸運輸載具,亦可搭配使用穿甲彈摧毀共軍兩棲步兵戰車。
CJ / 李忠衛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