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轉身 蔗田間的軌道記憶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 張傑、陳鴻溢/嘉義縣報導】

 

「嘉義蒜頭糖廠五分車延駛計畫」在2023年10月正式通車,隨著鐵道的行駛,彷彿還能看見過去的光景。在日治時期,雲嘉地區曾有大量的糖廠,民國時期,連接成四通八達的糖業鐵路,隨著時代的推移,大家對於鐵道的印象也隨之變化。

 

嘉義縣六腳鄉工廠村村長 黃江正:「我爸爸、阿公都是糖廠退下來的,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糖廠對我們來講是非常多的回憶。」

台灣糖業公司雲嘉區處園區鐵道課領班 莊金龍:「以我自己本身為例的話,我的父母就曾經在岸內糖廠服務過,還有新營糖廠,在糖廠服務的員工都有一個很不錯的精神,就是說他們會以糖廠為榮。」

 

歷史的沖刷 糖廍 糖廠 糖鐵

「製糖業曾經作為影響台灣經濟的主力之一,從舊式的糖廍、新式工業化的糖廠,再到串連各地的糖業鐵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極大地促進了台灣經濟的發展。」

台灣糖業公司雲嘉區處園區鐵道課領班 莊金龍:「以前在台灣製糖的話,是由農民自行採集甘蔗,由糖農去製造、提煉這個蔗糖出來,那都是屬於小型的,一種類似逐水草而居的方式來製造這個糖,日本人佔領台灣之後,才開始把國外的工業製糖引進到台灣來。」

台灣糖業公司雲嘉區處園區鐵道課領班 莊金龍:「後來因為糖廠運輸甘蔗的需求,導致鐵路鋪設的非常廣泛。到了民國以後,我們每一座糖廠又把它串聯起來,所以就形成非常便利的一個交通網。除了原料運輸以外我們還有客運的事業。那時候全盛時期,可以從我們台中糖廠搭我們的五分車,可以搭到屏東南州。」

 

當記憶化成雲 回想時總是仰望

「糖業鐵路串連的不只是糖鐵之間,更串連了人民的記憶。」

嘉義縣六腳鄉工廠村村長 黃江正:「北港每一年元宵節都有燈會,我們小時候就是搭我們自己的小的車子(五分車),然後就坐糖鐵到北港去看花燈。從這邊到嘉義交通的部分,我高中時也都坐過啊。」

嘉義縣六腳鄉工廠村村長 黃江正:「譬如說,那時候有時還會看到那時候當兵,要送這些役男去當兵,家屬的感觸、感動。那時候可能也有人要出國留學,那可能這個男女朋友(送行),我們大概都有經歷過這樣的一個情景,所以對於糖鐵的回憶是非常的深刻。」

糖鐵技術員 郭峻綱:「因為我住(蒜頭糖廠)附近而已,附近有時候路過都會看到鐵軌跟平交道,有時候都會特地到平交道那邊等,看看有沒有火車過去。到它發展觀光,幾乎每個月就來一次,因為家人都會喜歡到處走走,去裡面吃冰、看火車,我小時候對火車也蠻有興趣的。」

台灣糖業公司雲嘉區處園區鐵道課領班 莊金龍:「其實台糖部分的一些員工,不只他本人,他可能從他的父母或者是他的爺爺開始, 就已經是在糖廠裡面服務,畢竟糖廠是一個上百年歷史的企業單位。糖廠的歷史等於他父母親的歷史,等於他整個生活的歷史。」

嘉義縣六腳鄉工廠村村長 黃江正:「像爸爸他會帶我到糖廠裡面去洗澡,那個甘蔗渣(燒)的水出來, 那個蔗香非常的香。所以聞到那種香味真的是感觸良多,那現在沒有啦,現在再也沒有聞到這種香味,因為這邊已經停掉了。」

 

當回憶搭上列車 鐵道為誰而轟鳴

「『蔗城線』於2022年開通,連接嘉義高鐵站、蒜頭糖廠與故宮南院,成為眾多糖業鐵路中少數恢復行駛的路線。」

糖鐵技術員 郭峻綱:「像我們車子、車廂都是新的,有時候去到烏樹林(車站)還是新營或者虎尾, 會懷念以前的車廂,有夠懷念的。甚至有的遊客都跟我說:『你們舊的那個車廂還在嗎?』露天、鏤空的那一種,那一種搖晃感還有噪音感,才是真的回到他們以前在搭火車那種感覺。」

鐵路研究者 文威:「因為在修復(鐵路)的時候就有耆老會過來看,看的時候就會問說:『你們在修這鐵路嗎?』他們就會開始陳述他們以前,在這邊所做的、所看到的一些事情。以前糖鐵還沒有大量停駛之前,就感覺蠻有人情味的,很有人情味。」

糖鐵技術員 郭峻綱:「說真的啦,觀光鐵路是有好處,因為促進地方的發展,這是非常好的一種改變。可是你要發展觀光的話,你就要牽涉到安全的部分。你安全做起來的話,就相當於有些東西就要被拆掉,甚至要被拔掉。這個就很為難,因為有的時候,我明明就看到那些東西幾乎是還能用的,結果因為安全因素就拔掉,像是轉轍器,像是一些比較有歷史意義的(東西)。」

鐵路研究者 文威:「當然事情一定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但是通常在做新的之前,我們有沒有想過要保留一些以前的東西。要保留一些以前的東西,而不是把整個東西換新,而喪失它原有的一些味道。像他們現在做這個軌道重鋪工程,其實他們截斷了蠻多東西的,像是往故宮(南院)方向有一組連桿倒叉,原本沒有在更新這個軌道,但是後來是因為鐵道局的要求,所以他們才把路線整個打掉重鋪。原本那兩組是還有機會可以做修復的,但是後來鐵道局可能是因為安全需求,所以就把它打掉了。」

台灣糖業公司雲嘉區處園區鐵道課領班 莊金龍:「這個廢線鐵路的部分,因為現在運輸的沒落,並沒有辦法把每一條鐵路都完全做回來。在這個利用上面來講的話,縣府現在推廣的是鐵馬,就是我們所謂的腳踏車(道)。把它做成變成腳踏車道,這也是一種保存的方式,再來因為廢棄的軌道,它對於民眾通行會有影響,畢竟它平交道還在。現在是利用柏油路面,把它鋪設埋起來,但是它底下的軌道枕木都還保留著,當然有些部分在比較靠近廠區,比較靠近市區的部分,它是有做一個拆除的動作,因為它會影響交通,這是歷史沒有辦法改變的東西。」

 

現實的風呼嘯 俯身的草剩下無奈

嘉義縣六腳鄉工廠村村長 黃江正:「基本上我是比較傾向保留這種鐵道,讓鐵道文化,能夠讓大多數的人,或是說有這種經歷的人,再去傳遞給那些沒有經歷的人一起懷舊。」

糖鐵技術員 郭峻綱:「有時候你的想法會跟別人想法不一樣。別人說我們這個車要來搞什麼東西,可是對一些想要保存的人(來說),會覺得這樣改好嗎?就會有一些疑慮,像是發展這種觀光車就有很多疑慮,這樣弄好嗎?」

嘉義縣六腳鄉工廠村村長 黃江正:「過去我這邊都是糖廠的地,利用糖廠的地很難,所以有一些建設就沒有辦法。(村子)裡面的老人,他在空地要種菜,糖廠就來阻擋,阻擋以後在那邊生雜草,非常可惜。可是他們現在還是從善如流,有比較進步,現在還比較有(整理)。」

糖鐵技術員 郭峻綱:「也是支持他們做,我也不能改變他們什麼,反正這條鐵路不要廢掉就好了。不要廢掉就好了, 不要廢棄掉。我是希望這條鐵路能夠更進步一點。當然一些人的想法也很好,但是我希望是說可以結合大眾的想法,來去看待這個鐵路會比較好,因為這條鐵路連結到很多人的情感。」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34則報導
2,203則影音
577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7:49

守護北門牡蠣 台南蚵新氣象

2024-06-17
瀏覽:
2,374
推:
22
回應:
0
9:08

特殊生入班 融合教育的挑戰

2024-06-17
瀏覽:
2,328
推:
1
回應:
0
6:01

融合傳統與創新 新港開臺媽祖會

2024-06-17
瀏覽:
1,696
推:
2
回應:
0
9:43

山豬吊禁用? 保育與文化的拉扯

2024-06-10
瀏覽:
8,957
推:
4
回應:
0
8:20

理髮旋轉燈 帶你進入美髮摩登

2024-06-10
瀏覽:
3,722
推:
1
回應:
0
2:45

眠月線 沉睡於山林的秘境

2024-06-04
瀏覽:
6,922
推:
3
回應:
0
2:54

視障按摩師 超越偏見的自立之路

2024-06-03
瀏覽:
3,881
推:
0
回應:
0
2:21

走進社區大學 與在地緊密連結

2024-06-03
瀏覽:
3,808
推:
0
回應:
0
3:01

美麗建築成蚊子館 無人管理挑戰

2024-05-27
瀏覽:
5,424
推:
1
回應:
0
2:53

嘉義獨特廟宇文化 民雄騎虎王廟

2024-05-27
瀏覽:
3,981
推:
0
回應:
0

歷史轉身 蔗田間的軌道記憶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847篇報導,共12,90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847篇報導

12,90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