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芮世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採訪/吳昕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或許人們信仰宗教是為尋求心靈寄託與歸屬,但更有另一群人是為研究文化的根源與事物的本質。干先生說:「一開始我也是一位(道教)信徒,後來開始喜歡研究道教文化,加上本身也喜歡歷史,所以我開始追根究底了解什麼是宗教,並找尋一些相關學問。」爾後因緣際會下,干先生結識了一位恩師,帶著他深入了解道教的生活、道教的戒律以及道教相關的法門,讓他漸漸地投入自我而皈依入道,接受道教戒律的洗禮後成為道士。
「道在生活當中」:道士的職責在於指引世人
道的文化結合現在的養生、心靈學、風水學、命理學等學問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現代人所熟知或曾耳聞的太極拳、武當劍法、道教音樂、道教養生、人或公司行號的命名都是道教文化的一部分,例如「將軍令」即是齋醮科儀當中衍伸出來的道教音樂。正因為道存在生活當中,因此身為道士須深入了解方方面面的學問,將思想傳遞給現代人們,並指引他們何謂道以及道存在何處。
「師度徒、徒度師」:能否成為道士關係因緣巧合
成為道士除了需要對於道教文化與思想懷抱熱忱,還須講究「緣分」;也就是需要結識一位投緣的「引度師」把你引度進來,而這關係到因緣巧合。另外,干先生也提醒想從事這項工作的後輩們,決定皈依入道之前一定要得到家人的同意,且自己更要有判斷是非的能力並找對「老師」。
道士的工作在做些什麼:不如想像中彈性
道士可以區分為文道士以及武道士,前者的工作內容涵蓋組織活動、出版書籍、思想教育等,後者則負責運動相關的文化推動;亦有文武結合的道士,即是將文武二者做統籌,策劃並舉辦大型活動,而干先生就是在負責這一部分。目前,他也有在教導和培育徒弟,這些弟子散落在各處發揮自身的影響力,若有不懂的地方才會回來尋求老師的協助。
至於是否需要加班,則視情況而定。對於專門把做法事這樣的工作當成職業的「職業道士」來說,就可能需要加班。比如說今天是九點開始做法事,一直到下午四五點結束,但若法事需要加長時間,壇主就會讓他們加班。
成為道士之路的重重考驗:道教「戒律」
干先生坦言:「剛入門的時候會比較辛苦,因為一般人是不受約束的,入門後將會受到戒律的約束,不過入門款會比較簡單,但還是很多人無法承受。」
這裡所言之「戒律」分為國家規範與社會規範。國家規範就是法律;社會規範就是教門所立下的教條教規,比方說不欺騙、孝順父母等基本道德倫理,且可區分為初階、中階與高階,裡頭包含十戒、百戒、三百大戒等。這些戒律對於大部分的人們而言將會是成為道士的路上最困難的挑戰。
未來展望:善的發揚與道的傳承
「以老子的思想之下做善的發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干先生是這麼定義他的工作。他告訴我們當初投入道教是因為可以得到哲學上與心靈上的提升和富足,且透過這樣的行為更能夠讓他人受益,看見他們開心快樂,自己也能夠從中獲得滿足。當問到對於這份工作未來的展望時,他笑著和我們說:「當然是希望世界大好,可是很難。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就是繼續用愛與善良來延續道的傳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