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台灣正如同世界各國一樣,積極在推動閱讀運動。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在學生評量計劃報告中指出:國家最大的投資,應該放在國民閱讀能力的建立。可是台灣參與了國際的學習評比中,96年12月份公佈的成績中,相對於數學科學的優異表現,閱讀能力的名次不高,甚至落後年年到台灣觀摩取經的香港,引起了社會普遍的關注。
其實台灣雖說有在推動閱讀,但是相較於國外的積極與投入的資源,還是差很多。比如美國,從柯林頓總統時代就非常重視閱讀,一直到現在,閱讀能力的評比仍然是全美國所有小學最重要的學習指標,從國家整體力量到學校及社區,用盡所有方法,就是要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
講得嚴重一點的話,閱讀攸關國家以及個人的競爭力,閱讀是心智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所有學習的開始。隨著閱讀,寫作能力也能夠提昇。根據研究,在所有的測驗中,具有最準確預測力的項目就是作文,這個成績可以預測學生進大學以後的表現。大概也是因為如此,在2002年3月,美國大學委員會(類似我們當年的聯招會吧)決定從2006年起,大學入學測驗要加考25分鐘的作文,影響所及,現在大部份美國的高中生每星期都要寫一篇作文,測驗時間也是25分鐘交卷。
姑且不管閱讀與寫作能力,孩子從還不識字的時候,就由父母親陪著親子共讀繪本,是非常棒的親子互動。
與孩子共讀就像是與孩子交朋友,透過書上的圖畫與我們的朗讀,可以發現孩子小小心靈對真實世界的想法與感受。不過要記得,講故事就講故事,不要附帶太多的解釋與教育,當然更不要有太多的批評或藉機訓示孩子,頂多可以順便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說說自己經歷過的相類似的故事。
與孩子共讀,重要的不是知識或資訊的灌輸,而是在故事的述敘中,如同楊茂秀教授所講的,可以讓孩子原本無法整理的情緒納入可以自行體會的思維作標,不會以為自己的經驗是獨一無二,而陷於無法料理的深淵。
在孩子學齡前的親子共讀,機會大概都操之於父母,只要父母有心,孩子會很高興地接受。
可是當上了小學之後,如何維持孩子閱讀的興趣與習慣?這對很多家長而言是相當苦惱的,因為隨著孩子年紀愈大,外在其他事物的誘惑或功課學習上的壓力愈來愈大,甚至在不斷補習與考試之下,孩子根本就喪失了閱讀的熱情。
或者有些學校在刻意推動的閱讀運動中,因為以學習單的書寫形成一種評比的指標,反而喪失了閱讀中無所為而為的樂趣。一些企業或基金會所推動的閱讀活動,到最後也往往流於活動,而喪失了閱讀的本質,那種一個人沈醉於書中,獨自於天地間往來的個人心靈冒險。
怎麼培養孩子閱讀興趣?
我想必須從結構與典範做起。
所謂結構,就是在生活環境家居佈置中以書為主。比如說我們家裏就沒有電視或電視遊樂器…等等,會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
所謂典範就是要自己以身作則,如果你在家時間都在看書,孩子大概也會喜歡看書吧!
至於該有什麼書?
有沒有適合的書單?
其實以台灣現在一年出書量在四萬種以上,好書真的是太多了,我覺得重點應該是只要孩子喜歡看,什麼書都不應該排斥,沒有那一本書是非看不可的,而且很多時候,他們對於某一本某一類的書沒興趣,但是搞不好過一段時間,在某個機緣下,會引發他強烈地閱讀動機。
而且往往一本書會帶領我們找到下一本書,通常我都是因勢利導或順著孩子的喜好找尋相關的書放在她們身邊讓她們自由選擇,絕對不會過度強烈推薦,即便是再好再重要的書。要營造讀書是種享受、是樂趣的氣氛,因此要避免任何的壓力。
所謂因勢利導,有可能是孩子參加過某些活動,接觸什麼機構或課程,或者是老師上課提到,或者在家裏看的電影裏相關的國家或主題…,孩子已被引起強烈的好奇心時,順勢介紹相關的書籍給她們看。這種隨機,其實並不是隨便,誠如作家張讓所說的:「在每一個階段,我們讀到的就是我們自身,或是我們將會成為的那種人,或者欲望。」
AB寶的成長也真快,小學三年級之前還是看有注音有圖畫的書為主,到了三年級開始迷上九歌出版社的兒童書房系列(共有一百多種),接著小魯數百種的書也幾乎每一本都看了,至於我們小時候看的東方出版社的書,尤其是一些世界名著所改寫的,也配合著電影逐一閱讀。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有點晚了, 如今我家孩子已上高二及國二了, 看到這篇文章太晚了, 這麼大的孩子要他們閱讀好困難哦, 現在這種年紀還來得及訓練嗎?(他們不愛閱讀,相對的學校成績當然也不盡理想(是吊車尾),做功課動作也慢,我想這跟不愛閱讀一定是有關聯的, 但是屐次跟他們溝通閱讀的重要性,他們會回答我說好,知道了,但就是一本書讀幾行, 幾頁就停擺在那了...
有沒有可能打電動能打出一片天地,敝人不是筆戰,而是想說對於某些事的除妖魔化,敝人淺見,不是閱讀的本身變少了,而是繞道,捨易就簡的態勢變多,就拿電玩這件事而言,敝人也曾依賴電玩糊口好長一段時間,不是賣虛寶呦,敝人是寫攻略和專欄的,電玩這事分成好多面向,一時間難以說盡,
但敝人到是認同大大所說一件事,把讀書平常化,不過還是別讀有注音的書吧,家裏準備好字典和各類辭典,不懂的詞不會的字就查,回頭又說回來怎麼產生興趣,歸結還是好奇跟切入點,當小孩開口問為什麼,問某歷史人物是誰的時候,問什麼現象的時候,作家長的,放下你手邊的工作,找些書來跟小孩子說明,一起閱讀,如果大人都沒耐心,小孩更沒耐心的。
而且,是因為沒有甚麼而不得不作什麼,還是就算有什也願意作什麼是有差別的,有些事兒很容易被操作成狹隘的觀念,畢竟人不是孤島,你我週遭的人不是同工場製作出來,到了有必要跟同學獎共同話題時,人家講里包恩,你家小孩講白秋恩,那...到時候會別人看成怪胎的。
越早把一些東西視為平常,越能廣闊的接納。
我是親眼見過一家4口在電玩專賣店中氣氛融洽的討論要買哪款遊戲,哪個遊戲畫面如何,cg表現,貼圖品質,兩個小孩也不過小學生,我跟他爸爸聊,他爸爸就,不讓他碰不見得好,從小讓他習慣電動只是一個玩具,而且家裡的人會共同參予的活動。
這說有點遠了,歸結重點,救命良藥吃多了也會要命的,平常心吧。
其實很多父母為了生計,很難照顧這麼多。
網路時代閱讀的人越來越少
可是該如何做 才能讓小朋友愛閱讀 而又遠離近視呢
"有一個書房,人生就有了迴旋的餘地"
目前我只能為孩子們設置兩個大書櫃,木製地板讓我們能席地而坐的閱讀,期盼他們那時候是自在的。
父母的引導和以身作則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