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舞劇募資展演 演繹漸凍生命

嵌入:
文字-A A +A

NS:練舞的聲音

標一:舞劇呈現漸凍生命 詮釋無聲吶喊

OS:提起運動神經元疾病,一般人或許會覺得很陌生,但如果說是「漸凍人」,可能就會瞬間明白。

OS:漸凍人協會以2021年621全球漸凍人日為主題,與專業舞團舞影工作室合作,在嘖嘖募資網路平台發起展演募款計畫,希望透過舞劇的展現,讓無聲吶喊的漸凍生命被看見、被同理、被共鳴。讓生病不只有現實的苦痛面,同時也能是生命韌性的體現,為藝術創作注入生機與養分。

 

標二:沈浸式劇場 以睡美人故事出發

OS:舞劇從《睡美⼈》故事出發,使⽤「漸凍⼈」的題材,整體並沒有明顯的故事線,主要是呈現病友真實⽣活與⼼境。希望製作出「以漸凍人感官與生命經驗為靈感,結合當代舞蹈」的沉浸式舞蹈劇場。

 

劉筱瑋Bite:這個主題其實因為它是罕見疾病,所以好像要去接觸它們,然後要去study要去調查一下說,漸凍人他們真正的一個情況,跟睡美人它是怎樣來做一個作品的連結這樣子。

 

標三:持續彩排與田調 力求忠實呈現 

OS: 而舞影於4月26日展開了第一次彩排,從舞台設計、燈光、到舞者,每一個人都用盡全力在完成彩排,共同討論如何改善、或用更好的方式呈現演出。透過舞者們的肢體表達,可以看出漸凍人的思緒被困在腦中無法衝出,但其實他們也感受得到痛、感受得到絕望、憤怒,而直到最後一刻,他們以呼吸證明:「不 我仍清醒著」。

劉筱婷Bite:覺得這個東西有非常多的,不只是生老病死這麼簡單的一個事情,所以那時候也覺得,還沒有辦法完全看到漸凍人的全貌,然後就覺得那我們繼續田調,繼續再去發展這個作品。

 

標四:舞劇呈現漸凍生命 詮釋無聲吶喊(標依續用)

OS: 這種疾病幾乎沒有方式可以醫治,身體的神經元會逐漸萎縮,最後導致呼吸肌肉喪失功能,造成病患呼吸衰竭死亡,生活得依靠別人照顧,而發病後也僅存3到5年的壽命。

OS: 而舞影經過長期田野調查,將觀察到病友無力舉起雙手的下墜感,呈現在舞蹈動作上;而舞者的呢喃,暗示著病友看診的情境;舞者有時也如病友,因疾病退化導致面無表情,這些心境都被透過舞蹈呈現。

 

賴思穎Bite:那些日常那些柴米油鹽,那些人類的堅韌,或是這裡面流露的一種愛或關心,黑暗的光明的,好像我就是覺得,聽到他們的很多的聲音跟交流,就蠻感動。

 

黃培韶Bite:像我們現在可能會知道我們十年後要幹嘛,五年後要幹嘛,三天後要幹嘛,他可能只想說,我今天醒來後能幹嘛,如果今天醒得來我今天能夠幹嘛,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一個衝擊,所以我慢慢也開始去改變我對生活的態度。

 

OS: 而漸凍人協會也積極舉辦相關活動,像是路跑或是畫展,希望能透過公開活動與民眾互動,讓大家能更進一步認識漸凍症。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1.10.11

世新Online

加入時間: 2011.10.11
3,270則報導
2,923則影音
56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1:36

重建水生植物天堂 雙連埤復育之路

2024-05-05
瀏覽:
2,630
推:
3
回應:
0
1:37

環保回收木工 廢棄到家具的再製循環

2024-05-05
瀏覽:
1,867
推:
0
回應:
0
1:41

陳天來故居修復 重現茶行昔日風光

2024-05-05
瀏覽:
2,342
推:
0
回應:
0
1:40

汗得實驗教育 手思學習永續觀

2024-05-05
瀏覽:
1,741
推:
0
回應:
0
1:40

台灣赴韓交換生漸多 台韓文化差異需適應

2024-05-05
瀏覽:
1,523
推:
0
回應:
0
1:39

北市UBike恢復前30分鐘免費 尖峰無車可借待改善

2024-05-05
瀏覽:
1,257
推:
0
回應:
0
1:36

化石清修師 揭開古生物神秘面紗

2024-05-05
瀏覽:
1,287
推:
0
回應:
0
5:39

與火共舞 琺瑯之美顛覆傳統框架

2024-05-04
瀏覽:
2,509
推:
0
回應:
0
1:40

愛的陪伴 亞斯媽為兒創友善環境

2024-05-03
瀏覽:
3,231
推:
0
回應:
0
1:35

取消強制待轉成效佳 北市擬開放更多路口

2024-05-03
瀏覽:
2,353
推:
0
回應:
0

現代舞劇募資展演 演繹漸凍生命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599篇報導,共12,83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599篇報導

12,83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