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一:昔日九孔王國 壯圍今廢魚塭遍布
OS
小路旁綠意盎然的稻田,時而看見水稻輕輕擺動,這裡是宜蘭縣壯圍鄉,距離宜蘭市區車程不到15分鐘,由於鄰近海邊,當地有許多養殖魚塭遍布,過去甚至擁有「九孔王國」的美名。近年來,因水產疾病不定時襲擊,導致壯圍境內有超過六成的魚塭被荒廢。
標二:廢棄魚塭改建 牛耕文化新面貌
OS
小朋友與這些牛朋友快樂玩耍,民眾可以在這裡與牛零距離接觸,親自體驗傳統犁田的感受。
BITE
牛頭司共同負責人 黃勁凱
我們想要傳達友善動物,和環境和諧共生,一個宗旨,希望大家來玩的同時,可能會有一些回饋。
OS
但是你知道嗎?這看似普通的園區,其實是廢棄魚塭改建的,牛頭司保留魚塭的特性,創造出讓牛能舒適生活的空間。
BITE
牛頭司共同負責人 黃勁凱
它可能會創造出一些,新的可能性,就我們把舊魚塭留下來,還有一個最實際的部分是,因為牛它會走動,那可以選擇不要用圍欄的方式,用魚塭的邊界把它框住,它會有一個很自然的邊際在裡面。
標三:青年返鄉助家業 翻轉壯圍新形象
OS
在一旁挖土整理牛舍的是老闆黃勁凱,他因為想幫助發展家中產業,更是希望一家人能時時團聚,決心遠從高雄回到家鄉,實現身為返鄉青年的理想。
BITE
牛頭司共同負責人 黃勁凱
他們本來就很想要我回來,家裡想要團圓的感覺,因為哥哥妹妹跟爸爸媽媽住一起,他們就覺得一家人,待在一起然後有家的感覺
OS
黃勁凱投入牛頭司的經營後,也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翻轉大家對壯圍的印象,從而愛上他的故鄉
BITE
牛頭司老闆 黃勁凱
開始在壯圍做一些事情,慢慢希望大家對壯圍有所改觀,會變成大家想要來的地方,認識跟了解的一個地方。
標四:青年藝術家返鄉 壯圍老屋變商行
OS
在寧靜的午後時光,沿著192縣道行駛在壯圍的田野間,一路上人煙稀少,街上幾乎看不到青年人的身影,隨著農村老化,壯圍不少房子也隨著歲月的流逝失去光彩。
OS
而這位青年裝置藝術家因為思念家鄉,同時結合自己的興趣,讓這棟壯圍老屋有了新生命。
OS
老闆石玉鵬, 透過2019年政府輔導補助的「壯圍老屋新生命示範計畫」成功改建老舊房屋,成立木予田商行。店內裝潢都是老闆親手改建布置,一步步將這棟老屋打造成他理想中的藝術品。
BITE
木予田商行老闆 石玉鵬
這些窗框,都是我以前20幾歲收集到現在,收很多,所以想說做比較特別的天花板。
標五:有機友善理念經營 講述壯圍故事
BITE
木予田商行老闆 石玉鵬
其實這間是在做有機友善,
OS
石玉鵬自己也正在從事友善耕作,在店裡販賣自己耕種的農產品,透過商行推動有機友善農業,與環保剪塑的理念。
OS
他爽朗健談的個性,讓客人能津津有味的聽故事,帶大家深入了解壯圍的大小事。
標六:助返鄉青年開拓 挖掘在地文化
OS
與石玉鵬合辦鹿角蕨課程的這兩位,是壯圍十八島實驗空間的創辦人黃姿綺與林牧村
BITE
十八島創辦人 林牧村
小石(石玉鵬)就說你叫十八島好了,十八島這個概念不錯,這三個字不錯,它其實有賭博勇氣孤注一擲,它其實是強調骰子孤注一擲的勇氣。
OS
創立十八島,就是希望能多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挖掘在地文化,同時幫助更多人願意在壯圍扎根,讓返鄉青年能在這裡擴展事業。
BITE
十八島創辦人 林牧村
藉由一次一次帶著小石的操作,看到後來說他自己可以,在操作其他的項目課程,或是他想要推動,咖啡飲品的試飲課程,他自己有辦法知道,原來輪廓是這樣。
標七:微圍共創聚落 重現壯圍新生機
OS
十八島也在近期推出微圍共創聚落,結合壯圍在地店家的力量與熱情,串聯一個溫暖地方聚落。
BITE
十八島老師 黃姿綺
大家共同打拼,動力也有,社群之間生活性的支持,社會性的支持,也會慢慢建構起來,才會有微圍共創聚落的概念產生,他不是什麼組織也不是什麼協會,它其實就是理念價值。
OS
在微圍共創聚落的努力下,讓壯圍從吃的到玩的,讓這些熱血的創業人,一同營造出大家夢想中的壯圍
OS
返鄉青年們回到家鄉,在這片壯圍的土地上,灌注熱情與努力,讓這片鄉土重現生機,這顆信心的種子,將慢慢生根、發芽⋯
採訪撰稿 阮永綺
攝影剪輯 許宇彰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