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博宇、顏瑄宏/雲林西螺報導】
在雲林,一支由各式在地工作者所組起的團隊,其名為雲林100種生活。平時他們透過舉辦講座來向大眾分享雲林的不同生活風貌。今年六月,他們即將舉辦一場名為伏流祭的大型活動,內容包含市集、音樂會等等,希望能夠將雲林不為人所熟知的一面呈現給大家。
雲林百工團隊 串聯在地夥伴
雲林有一支聚集了來自不同產業工作者的團隊,名為雲林100種生活。他們想透過舉辦不同活動,分享雲林不同的生活風貌。今年,雲林100種生活正籌備即將在六月舉行的第一場大型活動 — — 伏流祭。以農藝復興運動為主題,希望慶典能像地下水般滲透各地,串聯雲林夥伴關注在地文化發展。
雲林100種生活成員 謝宜哲:「最一開始是透過講座跟民眾去做溝通。後來其實大家都有各自的專業,我們就想說何不把它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更盛大的,像是祭典一樣的活動。那就會很期待說,雲林人或者是外縣市的人來到雲林的時候,他們其實可以帶著很棒的回憶離開,而且甚至對雲林有所改觀。」
初創募集資金 關注多元面向
作為這幾年才成立的團隊,他們對舉辦各種活動有熱忱,但礙於仍在發展初期,獲取資金的管道較少。在此次伏流祭的籌備中,他們便在網路平台上進行募資,目前的募資金額已經超越原訂的目標。
雲林100種生活成員 謝宜澂:「之後如果真的還要再持續辦理(伏流祭)的話,還是會需要這些(資金),只是說可能會有一些比較不一樣的企業支持,我希望(資助)可以進來。我們或許可以觸及到更多不同面向,我們今年的話可能就是以我們主打,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雲林。那未來有沒有機會就是把所有這些東西,就是以更雲林在地為主。或者就是說我們未來有沒有機會挖掘到更多在地的一些特色工藝,這是我覺得可以做的。」
翻轉農業大鎮 掀起文藝風潮
作為在雲林發展的工作者,團隊成員們都希望能夠慢慢翻轉對於雲林既有的印象,讓不僅只有外縣市的人,在地人也可以看到雲林的不同面向。
雲林100種生活成員 謝宜澂:「農業很重要,但是雲林這一塊好像被大家認為都是農業,我們希望讓大家看到更多藝術的部分。」
雲林100種生活成員 謝宜哲:「這個東西是可以慢慢去翻轉大家對於雲林的印象。它其實也可以有娛樂、有文化、有藝文的內容在裡頭。我們也希望透過這些我們自己的專業,讓雲林變得很豐富,有更多的面向。」
伏流灌溉在地 促進文化發展
期望藉由伏流祭的舉辦,大家可以看見埋藏在雲林的各種可能性,讓雲林的藝文發展能如活動名稱伏流一般,流淌至這塊土地的每個角落。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