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服務廣播 聽「大哥」的故事

地區:
分類:
文字-A A +A

【記者袁鬱佩/雲林報導】

  由正聲廣播電台雲林台所製作的廣播節目「這些人與那些人」,今年十月底獲得廣播金鐘獎社會服務節目獎。節目中播放主持人梁明達與更生人的對話,藉由更生人的故事來勉勵聽眾,特別是勉勵雲林監獄中的受刑人,讓他們有一個學習的楷模。

 

更生人林進賢與主持人梁明達在廣播間聊天。 記者袁鬱佩/攝影

  正聲廣播電台雲林台邀請更生人前來電台錄製的想法,可以追溯自民國九十四年,前雲林縣地檢署檢察長朱朝亮和正聲廣播電台新聞科長梁明達聯繫,希望透過梁明達的「這些人與那些人」節目,採訪離監更生人<註一>的故事,讓社會大眾了解這一群人。梁明達表示,「這些人與那些人」節目定位的受訪者就是弱勢族群,因此他願意採訪這些離監更生人,這個節目也在今年得到廣播金鐘獎的社會服務節目獎。自九十四年起,透過「這些人與那些人」節目,梁明達在空中與聽眾交流更生人的相關事件及宣導,而離監更生人的故事則由財團法人更生保護會雲林分會提供。財團法人更生保護會雲林分會幹事陳怡君表示,正式出面接受個人專訪的離監更生人有六位,加上由其餘不同主題團體活動收音的受刑人,電台已接觸逾百位的更生夥伴。

  更生人願意踏出社會適應的第一步,在節目中與聽眾坦誠相見,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接受採訪的更生人,大多期許自己可以再向正途邁進一步。「進賢企業社」的交趾陶藝師林進賢就是一個例子,梁明達在某一集採訪了林進賢以及另一位更生人,他將那集節目標題命名為「大哥向前走」( 「大哥向前走」節目錄音檔)。梁明達在訪談中看見林進賢的生命力,他認為林進賢在出獄之後除了創業,還能對監獄有所回饋,對監獄裡的受刑人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楷模。

  林進賢在出獄之後,申請通過更生保護會的創業貸款,自己開設一家交趾陶的工作室,他每個禮拜也會撥一、兩天回雲林監獄替受刑人上課。第一次上節目時,林進賢的心情極為緊張,後來透過梁明達的引導,他才慢慢地排除緊張感,侃侃而談。「我們在社會上打打殺殺,拿刀、拿槍會啦!你叫我拿麥克風就不行了。」林進賢說。更生人在廣播間將自己的心聲抒發出來,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鼓勵。廣播錄製完成後,梁明達會送給他們錄音帶,當他們反覆播放自己所述說的一字一句時,就不停地在溫習當時改過自新的感動。而這樣的節目也在雲林監獄播放,對監獄的受刑人來說,聽到這些前輩的故事,對他們可以產生正面影響。雖然,更生人願意上節目,是踏出向前進的第一步,但並非每一位上過節目的更生人從此一帆風順,梁明達提到一位更生人小王(化名),就是他採訪的更生人當中,令他感到遺憾的個案。

  小王因為出獄之後,在工作或生活適應上都不順遂,在期待與現實有落差的壓力下,選擇自殺。小王母親知道小王之前上過梁明達的節目,所以在小王過世不久,她便和梁明達聯繫。梁明達實際前往小王家裡探望,安慰小王母親,他對於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無奈感到心酸。梁明達表示,小王母親到現在還會聽著他訪問小王的錄音帶,聽到兒子小王的聲音,才能讓她感覺安心。更生人要完全跨越過去的惡習並不簡單,當他們前進一小步,就會有一股拉力拉著他們向後退一大步。陳怡君表示,社會期許更生人的成功也許只有三十分,但這些更生人從監獄出來是負三十分,要從負三十分走到零分已經非常困難。

  這些更生人出獄之後,第一個擁有的社會資源就是財團法人更生保護會雲林分會,更生保護會的宗旨,就是希望全方位地協助更生人適應社會。正聲廣播電台願意協助製播關於更生人的節目,讓社會大眾以正確的心態面對更生人,對更生保護會的更生保護工作<註二>,都能產生助益。不過,在更生人故事素材的部分,更生保護會有時還是會缺乏素材給電台製作,因為在千百位更生朋友中,願意提起過去的畢竟是少數。更生保護會提供資源給更生人,但更生人有權選擇接受或放棄協助;更生保護會及電台方面,都會鼓勵更生人主動去接觸更生保護會的資源。梁明達表示,在節目中他總是會告訴這些更生人,要是哪天走不下去,一定要去找更生保護會。

  <註一>離監更生人,受刑人執行期滿或赦免出獄稱離監更生人。
  <註二>更生保護工作,範圍包含以技能培訓、就業創業、就學及心理諮商等方式輔導及保護出獄的受刑人,並消弭社會大眾的歧視排斥。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海角八號

很感動! 貴電台用心良苦,希望能繼續堅持下去,畢竟~如果更生人有心悔改 而社會大眾卻不給機會的話,那結果肯定是不好的. 台北新莊市有家"美麗谷"餐廳,是新希望教會為更生人成立的餐廳,建議你們可以去採訪 願上帝賜福!

0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31則報導
2,200則影音
577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9:43

山豬吊禁用? 保育與文化的拉扯

2024-06-10
瀏覽:
6,186
推:
4
回應:
0
8:20

理髮旋轉燈 帶你進入美髮摩登

2024-06-10
瀏覽:
3,204
推:
1
回應:
0
10:00

歷史轉身 蔗田間的軌道記憶

2024-06-10
瀏覽:
3,204
推:
1
回應:
0
2:45

眠月線 沉睡於山林的秘境

2024-06-04
瀏覽:
5,855
推:
3
回應:
0
2:54

視障按摩師 超越偏見的自立之路

2024-06-03
瀏覽:
3,480
推:
0
回應:
0
2:21

走進社區大學 與在地緊密連結

2024-06-03
瀏覽:
3,471
推:
0
回應:
0
3:01

美麗建築成蚊子館 無人管理挑戰

2024-05-27
瀏覽:
5,079
推:
1
回應:
0
2:53

嘉義獨特廟宇文化 民雄騎虎王廟

2024-05-27
瀏覽:
3,748
推:
0
回應:
0
3:00

藝術之後 文物修復的情與理

2024-05-27
瀏覽:
3,314
推:
1
回應:
0

嘉市無形文化資產 隍義堂什家將

2024-05-20
瀏覽:
3,219
推:
0
回應:
0

社會服務廣播 聽「大哥」的故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738篇報導,共12,8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738篇報導

12,8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