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記者小尖Carrie社區報導】生了孩子後,佩珊常常力不從心,感到疲累,看著懷中的小嬰兒,她的女兒,不知道她甚麼時候才會長大?佩珊是1個禮拜前分娩的,住醫院三天順利生產。她回憶一切都像夢,記得是在待產室,醫生說,孩子平安生下來了,媽媽,妳閉上眼睛,好好休息一下。接著就沉沉睡去,直到一天過後。在醫院的時間也沒閒著。護理師打電話來請佩珊去餵奶。脹痛的乳房、會陰的疼痛,還有鬆弛的肚皮,那10個月的不舒服,全部卸下了。看到小寶貝,佩珊的心沒有很激動,「這就是我的孩子!」皺巴巴的,好像猴子。出院後,家庭照顧者的新手媽媽佩珊才要開始奮戰。擠母奶、照顧小嬰兒、怕小嬰兒趴睡窒息,沒有一刻能享受安靜。自己的身體還在恢復中,但卻要忍受不舒服去照顧新生兒,新手媽媽佩珊忍不住悲從中來,「帶小孩好辛苦。」
以上是新手媽媽佩珊的心情。
相信許多剛成為新手媽媽的女孩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只是有些人感受比例大、有些人的感受比例小。媽媽女性們其實一直承受這樣的家庭照顧者的角色,這個名詞更確定了女性進入家庭後,成為妻子與媽媽、媳婦後要承擔的責任。
想想看,有些女性進入家庭後,無意識地承擔了家庭照顧者的責任,但又仍要承擔另一項經濟大任: 職業婦女,這樣等於有雙重的責任在提供勞力、心力及經濟上對家庭的支援,精打細算一點(或說聰明)的女性就會卻步。
但更多女性仍是奮勇向前,原因很多,但其中成為傑出的家庭照顧者的新手媽媽們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社會支持力。社會支持的力量能夠讓許多新手媽媽們撐過困境,成為一個傑出的女性。
甚麼是社會支持力?
Cutrona與Suhr(1992)提出的社會支援行為編碼表(social support behavior code, SSBC)將社會支持概括成五種基本的類型:
(1)資訊支援(informational support):為需求者提供解決某一問題的建議或指導;
(2)自尊支持(esteem support):肯定及確認他∕她的能力,對其價值作出正面的回應;
(3)實物支持(tangible support):具體的工具性支援,提供給需求者必要的資源,如金錢、食物等讓其應付當前的壓力;
(4)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在別人對自己施壓時能夠接受到安慰和關懷,讓個體感到自己是被人關心的;
(5)網路支援(network support):又稱為“社會整合”(social integration)的支持,使個體對與自己共用相同興趣和愛好的群體具有歸屬感。(註)
依據上述的理論,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婚姻對一位女性帶來身體、心理以及經濟上的衝擊,但是解方是在社會支持,有愈多社會支持力,就能更快走出身心抑鬱期,反之,則愈難走出身體的疲憊以及心靈面的交瘁。
在台灣傳統觀念裡,女性結婚就是潑出去的水,一來也怕夫家說話,一來也怕女兒不幸福,因此對嫁出去的女兒多半採不主動的態度。
多少女性承受這種傳統家庭的觀念影響,導致孤立無援? 若這位女性除了家庭和職場,並沒有其他場域提供支持,那麼娘家又不支持,剩下職場,但職場人際也疏離,那就更容易陷入低谷,情緒更低落。
因此,聰明的新手媽媽想成為傑出的家庭照顧者、辛苦20年,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家、自己的親人、就要善用社區中的教會(Church)功能。教會提供的社會支持力非常強大,這是許多華人女性不知道的。不論是新手媽媽、照顧老年父母的家庭照顧者,都要善用教會支持力。
5秒鐘影片欣賞: 社區教會活化空間利用,成為社區關懷據點,帶領退休長者身心靈喜樂
生病時,練習一句口訣: 別人比我更辛苦! https://youtu.be/Y380tZOBjGs?si=vLuk9aRPZ6P5jDGA
註:資料來源: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佳芝 https://www.nhu.edu.tw/~society/e-j/84/84-02.htm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