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圖像 幫長者回溯生命故事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古竹恩、張志揚/台北市報導】在懷舊治療課程上,一位中度失智的奶奶初始並未有太多反應。然而,在課程中,當她分享了下班路上看到的關渡夕陽時,老師運用AI生成了一幅描繪這美景的圖片,她開始談起自己的生命故事。她描述了過去,在淡水上班的早晨和回泰北高中上課的晚上經過關渡,看到圖片讓她回想起當初觀賞關渡夕陽的景象。廖美惠老師通過AI技術,優先考慮讓長者自行操作生成圖片,但若他們不太能操作或不識字,老師會代替他們進行操作,以奶奶的記憶關鍵字生成圖像,挖掘更多深藏的懷舊故事和記憶細節。透過這樣的懷舊課程,她重新找回了失去的記憶片段,並建立了更穩固的定時定向感,清楚知道自己過去在哪裡工作、哪裡唸書。這樣的懷舊課程展現了AI技術在幫助失智症患者重建記憶連結方面的獨特應用價值。


↑透過AI製圖把高齡長輩的回憶製作成圖片展覽,並且互相交流了解其他人的記憶。照片提供/廖美惠

廖美惠老師曾是一位護理師,在開刀房負責協助腦部手術,面對著高壓的工作環境。後來因為要照顧孩子而離開職場,轉而投入閱讀培訓,每週去學校給孩子們講故事,擔任故事媽媽的角色。同時,她也致力於幫助長者整理生命歷程,讓故事更加有脈絡,並在學校分享這些故事。十多年來,她一直以志願者身份免費服務,回饋社會。

廖美惠老師這個想法源於對AI技術的了解,她知道AI可以根據文字生成圖片,因此認為這是個創新的想法,可以為她的懷舊課程帶來新的元素,同時幫助長者重新呈現他們的記憶畫面。

廖美惠老師是Art for All組織的成員之一,這個組織關注文化平權和長者議題,成員們都有正職工作,但在下班後投入社會服務。他們的目標是透過藝術讓所有族群都參與社會文化創作。在高齡服務中,Art for All將AI技術整合到LINE平台上,讓高齡長者通過聊天即可生成想要的畫面。

廖美惠老師這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幫助長者整理生命故事,並帶著他們去學校分享這些回憶。在整理長者的生命故事過程中,許多長者表示不擅長畫畫,無法將腦海中的記憶場景轉化成畫面。因此,AI技術的應用成為了一個有價值的解決方案,讓他們更輕鬆地分享自己的回憶與經歷。

AI生成的圖像喚起阿嬤深藏的回憶

廖美惠老師與三峽佳醫公共托老中心合作開設課程。在課堂上,有一位阿嬤常表示不知道要分享什麼故事。有一天,她突然想到以前在三峽祖師廟前觀賞划龍舟的情景。老師運用AI生成了相關的圖片,讓阿嬤產生共鳴。即使現在三峽祖師廟附近的溪流已經乾枯,但十幾年前那個地方還能划龍舟,這讓人難以置信。阿嬤在上課時看到AI生成的划龍舟圖像,突然回想起過去在祖師廟前看她的先生划龍舟的場景。阿嬤因此激動不已,回憶起過去,看著先生參加划龍舟比賽,自己則在炒菜,因為看划龍舟比賽太激動,不小心把菜炒到地上的情景。難以想象阿嬤能分享這麼仔細的故事,然而,透過AI生成的圖片,幫助她們整理思緒,將生命歷程的細節清晰地分享給我們。

對於在三峽護理中心開設的課程合作,課堂上,大多是長期居住在護理之家的長者,他們的肢體活動能力受限,其中有八位坐輪椅,只有一位能夠自主行動。課程一開始,有兩位長者不太願意與老師進行對話,甚至經常睡覺。然而隨著課程的進行,老師透過AI生成圖像使他們產生聯想,這讓那兩位長輩開始對課程的互動感興趣,並且積極回應老師提供的聯想圖像。對老師來說,看到長者在護理中心過得開心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情,但也很遺憾的是,在短短兩週後,其中一位長者就離世了。這讓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身體衰退的狀況下,依然讓老人們感到幸福和快樂。近年來,他也一直在尋找能夠引起更多人對長者身心健康關注的方式。

AI生成圖片 關鍵字引發多樣情感色彩

廖美惠老師在和平醫院開設了故事五重奏課程,透過童年玩具、童年時期的食物,以及工作相關的圖案,來幫助學生們回想並聯想過去的生活故事。許多學生之前已參加過老師的其他課程。透過童玩和童年食物,老師逐步引導長者們勾起舊時回憶。長者們回憶起兒時在農村種田的生活,常常與水牛一起在田間努力耕種。因此,當老師透過AI繪製了水牛圖像時,許多長者都產生了共鳴。這幅圖片展現了一個孩子坐在水牛背上,凝視著遠方夕陽的場景。這個畫面引起了長者們對兒時放牛吃草的回憶和情感共鳴,即使那隻水牛和田地不是他們童年所熟悉的,但他們仍感受到了畫面帶來的懷舊情感和情緒共鳴。更特別的是,老師繼續生成第二張圖片,呈現了孩子倒著坐在水牛背上,欣賞日落的場景。這個場景引發了長者們之間有趣的對話,其中一位長者分享說,這樣倒著坐才能更好地欣賞夕陽。廖美惠老師最初只是想根據他們的記憶用AI生成圖像,但意外地發現這些圖像可以成為更多懷舊故事細節的開始。

在另一堂課中,老師在生成圖像的過程中先利用歌曲勾起學生們小時候的回憶,然後開始生成圖片。有一對夫妻選擇了旅行作為主題,但生成的圖片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感覺。這位先生生成了一張明亮的台北火車站圖像,而太太生成了一幅走在月台上孤單提著行李的場景。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他們對旅行的感受和背景不同。先生來自桃園,對來到台北旅行充滿了興奮和期待;而太太來自宜蘭,她提到來台北是出差工作,心情更多是沉重和孤獨的。因此,即使是相同的主題,關鍵字相差不多,由於他們的個人感受和情境不同,生成的圖片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情感和意境。這種細微的差異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入地回憶和感受旅行中的經歷。

Al生成圖像:展現生命故事的展覽

在三峽佳醫公共托老中心的課程時,老師分享這個開課過程印象深刻的故事,一位算是中度失智的奶奶,她開始分享起自己的故事。廖美惠老師認為這個生命回顧很有趣,透過這張圖片,讓長者聯想到以前的生活經驗,沒有因為這張圖片,可能不會再被提起。

透過AI生成的圖像,可以在懷舊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有一位長者從高雄嫁到台北,她曾說過結婚來台北後沒有婚紗也沒有宴客,這成為她生命中的遺憾。老師幫助她使用關鍵字「18歲的女孩結婚後搭火車來台北」,生成了一張穿著婚紗的照片。這讓她看到照片時眼睛亮了起來,雖然知道不是自己的照片,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滿足了她穿婚紗的願望。

老師在開設三峽佳醫公共托老中心的課程時,將長者用AI生成的圖片與背後的生命故事及關鍵字結合起來,整理成一個獨特的作品,並開設展覽。這樣的展覽作品不僅讓觀展者了解老人生命故事的深層含義,還可能喚起觀展者對類似經歷和記憶的回憶。透過觀展,人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歷程,建立情感上的共鳴和連結。展覽不僅是一種觀賞,更是一次引發共鳴和回憶的體驗。

用積極包容的方式面對老人社會問題

廖美惠老師認為應該以更積極正面的角度來看待老人的社會問題。失智並不代表完全失去能力,有些是記憶力退化,我們應該用更包容的方式來對待他們。老師也提到,課程應該根據老人原本的能力基礎來設計教學方法,協助他們克服不足之處。透過面對挑戰並獲得成功的經驗,鼓勵他們嘗試新事物,並明白失敗也是學習的一部分。Art for all希望能夠透過師資培訓計劃,在台灣各地培訓更多能夠使用表達性藝術幫助老人的講師。老師老師也提及目前主要服務於北部地區,但老師認為應該擴大培養更多講師,讓更多縣市的長者都能透過課程分享他們珍貴的故事,並建立生命間的連結。

採訪側記:

這次的採訪側記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將AI技術應用於長輩懷舊治療中的挑戰和成果。在訪談中,我們得知許多長輩因為近期的AI詐騙事件而對AI技術感到擔憂和猶豫,並需透過課程建立長輩對AI技術的信任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老師的努力和貢獻,通過懷舊課程的設計,將AI技術轉化為一個有趣且有益的工具,讓長輩們可以輕鬆地聯想和回憶自己的童年時光。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88則報導
2,293則影音
71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11

「小星與空空鳥」 提升幼兒身體自主意識

2024-06-24
瀏覽:
1,884
推:
0
回應:
0
2:37

田曉雯克服身障打桌球 打進帕運奪牌

2024-06-21
瀏覽:
4,228
推:
0
回應:
0
3:16

泡泡龍畫家 徐若鈞以繪畫超越病痛

2024-06-19
瀏覽:
4,091
推:
7
回應:
0
2:29

王富美浪浪家園 給受虐傷貓狗一個家

2024-06-16
瀏覽:
3,766
推:
0
回應:
0
1:41

吳長綱創建AI影像辨識app 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2024-06-14
瀏覽:
5,737
推:
8
回應:
0
1:33

現流冊店 台灣文學與獨立音樂的巧妙交集

2024-06-12
瀏覽:
4,587
推:
0
回應:
0
2:58

從她到他 阿塔男孩Deven走出跨性別之路

2024-06-07
瀏覽:
3,878
推:
0
回應:
0
2:11

林芝創造林下經濟 瑪吉姆姆的藥草之路

2024-06-03
瀏覽:
4,972
推:
1
回應:
0
3:17

美人魚兒歌 啟發兒童尊重多元性別

2024-05-31
瀏覽:
4,151
推:
0
回應:
0
1:38

街頭畫家馬渝婷 從台灣畫到澳洲

2024-05-29
瀏覽:
4,482
推:
2
回應:
0

AI生成圖像 幫長者回溯生命故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84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84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